專利名稱: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特別是內褲型一次性尿布。另外,本發(fā)明還涉及穿戴時外觀整潔、防漏性能優(yōu)異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術:
在內褲型一次性尿布中,已知一種在腰開口部和腿開口部之間配置有在尿布寬度 方向上延伸的彈性部件的產(chǎn)品。例如,提出了下述的內褲型一次性尿布尿布的至少腹側具 有在以中心部分的前端緣為邊界的上下各最大20mm的范圍內劃分成的第1腰身區(qū)域、以及 在該第1腰身區(qū)域與腿開口部之間劃分成的第2腰身區(qū)域,同時,第1腰身區(qū)域的彈性部件 的各個排列間隔尺寸小于第2腰身區(qū)域的彈性部件的各個排列間隔尺寸(參照下述專利文 獻1)。在該尿布中,通過使第1腰身區(qū)域和第2腰身區(qū)域中每一定面積的面壓實質上相等, 并且就對肌膚的密合性而言,使第1腰身區(qū)域優(yōu)于第2腰身區(qū)域,從而不會損害尿布的穿戴 感而可以防止泄漏。另外,還已知下述的內褲型一次性尿布通過使彈性部件的配設間隔朝著腰開口 部逐漸變窄,使強勁的收縮力作用于穿戴者的軀干胯骨的上部(參照下述專利文獻2)。但是,這些尿布在穿戴的過程中會錯位下掉從而外觀變差,并且由于活動或尿液 的重量,尿布錯位下掉從而襠部下垂,因此有可能襠部變得肥大,穿戴者行動困難。另外,由 于對腰開口部施加了很強的束緊壓力,因此有可能難以穿戴尿布。另外,一般的以往的一次性尿布在穿戴狀態(tài)下大多襠部肥大,呈現(xiàn)鼓鼓囊囊的外 觀。另外,本說明書中以下的“鼓鼓囊囊”是指過度鼓起或過度鼓起的狀態(tài)。如果使用這 種尿布,則腿難以活動,并且由于穿戴者的活動而易引起尿布的位置錯位,因此易于發(fā)生泄 漏。另外,如果襠部肥大,則難以在尿布上再穿上褲子等外衣,即便勉強穿上了外衣,也難以 說其外觀良好。為了解除襠部的肥大、提高襠部的吻合性,已知縮窄襠部的吸收體的寬度是有效 的。但是,襠部的寬度有所變窄的吸收體由于實質是襠部的吸收體的寬度變窄,因此吸收力 降低,在不存在吸收體的部分不會吸收尿等排泄物,因此易于發(fā)生襠部的泄漏。另外,為了 防止上述襠部的泄漏,可以考慮增多襠部的吸收性聚合物的量,但在該構成中,雖然剛穿戴 后的外觀和吻合性良好,但吸收尿液后的襠部的外觀由于大量聚合物的溶脹而過度地鼓起 (鼓鼓囊囊),不能稱之良好,此為現(xiàn)狀。因此,提出了各種兼顧襠部的吻合性和防漏性的技術。例如提出了下述的一次性 尿布將吸收體分割為在襠部處寬度變窄的第1吸收體、在該寬度變窄的部位的兩側在離 開第1吸收體的位置設置的一對第2吸收體這3個部分,利用親水性片材連接第1吸收體 和一對第2吸收體(參照下述專利文獻3)。
另外,還提出了在襠部分割為3個部分的吸收體中,使位于尿布寬度方向兩側的 吸收體分別豎起的尿布。例如,提出了以下的一次性尿布吸收體具有在襠部處寬度變窄 的第一吸收體、在該寬度變窄的部位的兩側在離開第一吸收體的位置設置的一對第二吸收 體,進而在第二吸收體的與第一吸收體相反一側的長度方向兩側部上配置有在自由端具有 彈性體的防漏翻邊,第二吸收體與與該防漏翻邊一起從最外層片材分開而在第一吸收體的 側部豎起(參照下述專利文獻4)。進而,還提出了以下的一次性尿布其具有沿著尿布的長度方向位于中央部呈平 坦狀的第1吸收體、配置在該第1吸收體的兩側上與該第1吸收體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間隔 的第2吸收體,在該第2吸收體的上部安裝有彈性體以賦予該第2吸收體豎起性和褶裥(參 照下述專利文獻5)。在如專利文獻3 5所公開的具有在襠部分割為3個部分的吸收體的尿布中,穿 戴時寬度方向兩側的側面吸收體的豎起端的位置易于變得不穩(wěn)定,而且寬度方向中央部的 中央吸收體由于豎起的側面吸收體而向寬度方向內側擠壓,形狀易于變得不穩(wěn)定。因此,難 以確保襠部的吻合性和防漏性能。另外,在如專利文獻4所公開的在豎起的側面吸收體的側部具有防漏翻邊的尿布 中,多有穿戴狀態(tài)下防漏翻邊從腿開口部中露出的危險。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9-8482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實開平6-421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公平7-28892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平10-5274號公報專利文獻5 日本專利第2884355號說明書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在尿布的穿戴中難以發(fā)生由于穿戴者的動作 等所引起的尿布錯位下掉、以及由于尿液等的吸收所導致的襠部下垂的一次性尿布。另外,本發(fā)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在穿戴狀態(tài)下外觀整潔,襠部的吻合性和防漏 性能優(yōu)異,設置在兩側部的防漏翻邊難以從腿開口部中露出的一次性尿布。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通過提供下述一次性尿布來達成上述第1目的,所述一次性尿 布具備具有正面片材和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體,并形成有腰開口部和一對腿開口部,其中, 上述吸收性芯具有中央吸收體和設置在該中央吸收體的兩側的一對側面吸收體,該中央吸 收體和該一對側面吸收體分別至少在襠部分開,在上述一對側面吸收體各自的外側邊附近 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有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各個該側面吸收體在尿布的穿戴時豎 起,穿戴尿布時,接觸于穿戴者的從髂骨嵴至髂前上棘的部位的區(qū)域的穿戴壓高于腰開口 部的穿戴壓。另外,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通過提供下述一次性尿布來達成上述第2目的,所述一次 性尿布具備具有正面片材和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體,其中,上述吸收性芯具有中央吸收體 和設置在該中央吸收體的兩側的一對側面吸收體,該中央吸收體和該一對側面吸收體分別 至少在襠部分開,在上述吸收性芯的兩側上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有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 部件,上述吸收性主體的襠部的兩側部豎起,在上述吸收性主體的兩側上形成有防漏翻邊,
4該防漏翻邊具有接合在該吸收性主體上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該防 漏翻邊形成用片材的自由端附近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在一次性尿布的展開狀態(tài) 下,在上述防漏翻邊的比上述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 上設置有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
圖1是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第1實施方式)的內褲型尿布的 立體圖。圖2是將圖1所示的尿布在側面密封部切開后展開,并伸長各部分的彈性部件以 擴展為平面狀,對于此狀態(tài)進行局部斷裂后來表示的俯視圖。圖3(a)是表示圖1所示尿布的吸收性芯的俯視圖。圖3(b)是圖3(a)所示的B_B截面圖。圖3 (c)是圖3(a)所示的C-C截面圖。圖4是示意地表示圖2的IV-IV線截面的縱截面圖。圖5是示意地表示沿著圖2的CL線的截面的縱截面圖。圖6是表示圖2的外層包覆體的展開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髂骨的說明圖。圖8是表示穿戴者腰部的錯位下掉力的計算方法的說明圖。圖9是表示髂前上棘點高前后長的測定方法的說明圖。圖10(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的尿布的其它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10(b)是表示圖10(a)所示尿布的展開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穿戴狀態(tài)的示意半截面圖。圖12(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的吸收性芯的俯視圖。圖12(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的吸收性芯的俯視圖。圖12(c)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的吸收性芯的俯視圖。圖13是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第2實施方式)的內褲型尿布 的立體圖。圖14是將圖13所示的尿布在側面密封部切開后展開,并伸長各部分的彈性部件 以擴展為平面狀,對于此狀態(tài)進行局部斷裂后來表示的俯視圖。圖15 (a)是表示圖13所示尿布的吸收性芯的俯視圖。圖15(b)是圖15(a)所示的B-B截面圖。圖15(c)是圖15(a)所示的C-C截面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比較參考形態(tài)的穿戴狀態(tài)的示意半截面圖。圖17是表示穿戴時第2實施方式的坐下狀態(tài)的示意立體圖。圖18是本發(fā)明第2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圖5對應圖。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吸收性芯的其它形態(tài)的俯視圖。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吸收性芯的另一個其它形態(tài)的俯視圖。圖21 (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吸收性芯的又一個其它形態(tài)的俯視圖。圖21(b)是圖21 (a)所示的Β-Β截面圖。
圖21 (c)是圖21 (a)所示的C-C截面圖。圖22是有關使用了圖21 (a)所示吸收性芯的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 的尿布的圖5對應圖。圖23是有關使用了圖21(a)所示吸收性芯的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 的尿布的圖5對應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jù)其優(yōu)選的一個實施方式(第1實施方式),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 明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僅稱為尿布1)是所謂的內褲型尿布,如圖 1 圖5所示,其具備具有液體透過性的正面片材2和液體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的吸收性主 體5,且在吸收性主體5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上具有外層包覆體10。該尿布1劃分為在穿戴時配置在穿戴者的腹側的腹側部A、配置在穿戴者背側的 背側部B以及位于他們之間的襠部C。腹側部A、背側部B和襠部C是在展開狀態(tài)(伸展各 部分的彈性部件、擴展成平面狀的狀態(tài)。圖2所示的狀態(tài))的尿布1中,按照將其長度方向 (圖2的上下方向)的總長度大致分為3等份的方式劃分為3個區(qū)域時的各個區(qū)域。另外,本說明書中“非肌膚接觸面一側”是指在吸收性主體等各部件的正背兩面 中,穿戴時朝向與穿戴者的肌膚側相反一側的面?zhèn)取4送?,“肌膚接觸面一側”是指各部件的 正背兩面中,穿戴時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膚側的面?zhèn)?。吸收性主體5為縱長矩形形狀,使其長度方向與尿布的長度方向一致,從腹側部A 一直到背側部B,通過熱熔型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手段接合在上述外層包覆體10的寬度方 向中央部。外層包覆體10的位于腹側部A的部分的兩側邊部和位于背側部B的部分的兩側 邊部通過熱密封、高頻密封、超聲波密封等公知的接合手段相互接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一對 側面密封部S、S。另外,通過該接合,在尿布1上形成了腰開口部7和一對腿開口部8、8。尿布1的上述構成與以往公知的尿布相同。尿布1的吸收性芯4如圖3(a)所示,具有中央吸收體41和對稱設置在中央吸收 體41的兩側的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中央吸收體41和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分別至少 在襠部C處分開。側面吸收體42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和長度方向另一端部分別在中央吸收 體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腹側部)F和長度方向另一端部(背側部)R連續(xù)設置。因此,在 中央吸收體41和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之間分別形成了挖通形狀的斷開部43、43。吸收性芯4如圖2和圖3 (a)所示,按照側面吸收體42、42至少配置在襠部C的方 式配置于尿布1上。吸收性芯4按照側面吸收體42、42配置在襠部C的同時,中央吸收體 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F位于腹側部A的方式進行配置。此外,長度方向一端部F、長度方向中央部M、長度方向另一端部R是在圖3 (a)所 示狀態(tài)的吸收性芯4中,按照將其長度方向的總長度大致分為3等份的方式劃分為3個區(qū) 域時的各個區(qū)域。中央吸收體41如圖3(a) 圖3(c)所示,由T字型的上部吸收體411和比上部吸 收體411大的沙漏型下部吸收體412構成。上部吸收體411從下部吸收體412的長度方向一端部F—直到長度方向中央部M重疊于下部吸收體412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上。一對側面 吸收體42、42與下部吸收體412形成為一體。上部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均由紙漿 纖維等纖維成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纖維積聚物構成。吸收性芯4的整體被薄紙或透 水性無紡布構成的透水性包覆片材(未圖示)包覆。在尿布1中,如圖2所示,在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各自的外側邊42a、42a的附近 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有各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9。彈性部件9在尿布1的寬度方向 上配置在正面片材2和吸收性芯4的兩側邊之間,在尿布1的長度方向上,按照遍及尿布的 腹側部A和背側部B之間、更具體地說,按照遍及吸收性芯4的長度方向的大致全長的方式 配置。彈性部件9以伸長狀態(tài)接合在相鄰的正面片材2上,在尿布的穿戴時,通過該彈性部 件9的收縮,各側面吸收體42、42豎起。在吸收性主體5的長度方向的兩側上,如圖2、圖4和圖5所示,形成有一對防漏 翻邊6、6。防漏翻邊6分別沿著尿布的長度方向形成。防漏翻邊6具有接合于吸收性主體 5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自由端附近的防 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和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防漏翻邊6的自由端和固定端的中間部 的中間部彈性部件62。穿戴尿布時,通過該中間部彈性部件62的收縮,使得各上述側面吸收體42、42進 一步豎起。另外,由于中間部彈性部件62的存在,側面吸收體42更加易于進入穿戴者的腹 股溝部,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側面吸收體42的存在所導致的襠部下垂。另外,通過防漏翻 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的收縮,可以豎起側面吸收體42、42,由于該彈性部件61沿著腹股 溝部,因此還可以提高防漏性。如圖4所示,在尿布1的展開狀態(tài)下,上述彈性部件9和上述中間部彈性部件62 優(yōu)選沿著吸收性主體5的兩側部配置。在尿布1中,作為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使用將1張規(guī)定寬度的帶狀疏水性片材 按照沿其長度方向的彎折線對折,然后利用熱熔型粘接劑或局部熱密封或超聲波密封等將 相對的層之間接合而得到的2層結構的片材。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以伸長狀態(tài) 固定在該2層結構的片材的層之間。在尿布1中,如圖4和圖5所示,正面片材2包覆吸收性芯4的肌膚接觸面4a側 的整個區(qū)域、吸收性芯4的寬度方向兩側邊部4b、4b的整個區(qū)域以及吸收性芯4的非肌膚 接觸面4c側的尿布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正面片材2的兩側端部21、21還分別包覆中央 吸收體41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一部分。另外,尿布1的吸收性主體5具有包覆吸收性芯 4的非肌膚接觸面4c側的整個區(qū)域的液體不透過性背面片材3。背面片材3挾持固定在吸 收性芯4和包覆吸收性芯4的非肌膚接觸面4c側的尿布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的正面片材 2之間。正面片材2在其兩側端部21、21處通過熱密封等接合手段接合固定在背面片材3 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上,形成了主體接合固定部67、67。主體接合固定部67如圖5所 示,位于比側面吸收體42的內側邊的最內側點(在側面吸收體42上位于寬度方向最內側 的部分)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內側的位置上。主體接合固定部67是通過使用熱密封、高頻密 封、超聲波密封、熱熔型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將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和正面片材2 的側端部21和背面片材3接合而形成的。
包覆吸收性芯4的肌膚接觸面4a側的正面片材2、和包覆吸收性芯4的非肌膚接 觸面4c側的背面片材3,如圖5所示,在襠部通過吸收性芯4的斷開部43而接合在一起,從 而形成了正背面接合部22。另外,在斷開部43上,由于存在上述包覆片材(未圖示),因此 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介由該包覆片材接合在一起。在外層包覆體10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上依次接合有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和吸收 性主體5。接合固定外層包覆體10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接合固定部13的寬度方向 外端位于比主體接合固定部67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外層包覆體10如圖2、圖4和圖5所示,具有至少二張無紡布、即外層無紡布11和 配置在該外層無紡布11的內表面一側的內層無紡布12。外層無紡布11成為尿布1的外表 面,內層無紡布12通過熱熔粘接劑等粘接劑接合在外層無紡布11的內表面一側上。外層 無紡布11具有從內層無紡布12的前后端緣(長度方向的兩端緣)分別伸出的伸出部,伸 出部分別折回至吸收性主體5 —側。折回的外層不紡布11的伸出部包覆吸收性主體5的 前后端部上(即吸收性主體5的前后端部的正面片材2上)。如圖6所示,在外層包覆體10的前后端部上,沿著前后端緣遍及其寬度方向配置 有多個腰部彈性部件71、71。各腰部彈性部件71、71以伸長狀態(tài)被外層無紡布11和內層無 紡布12挾持固定。各腰部彈性部件71、71按照在使尿布1的腹側部A的兩側邊Al、A2與 背側部B的兩側邊B1、B2相互接合時,兩彈性部件71、71的端部之間重疊的方式進行配置, 或者將兩彈性部件71、71的端部連續(xù)地配置至兩接合部分。由此,如圖1所示,在尿布1的 腰開口部7的附近形成實質上連續(xù)的環(huán)狀腰褶裥。在外層包覆體10的左右兩側的彎曲部上配置有腿部彈性部件81、82。各腿部彈性 部件81、82沿著上述彎曲部配置。各腿部彈性部件81、82配置在外層無紡布11和內層無 紡布12之間,通過規(guī)定的接合手段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兩無紡布11、12上。各腿部彈性部件 81、82的一端在襠部C處重疊。另一方面,各腿部彈性部件81、82的另一端在腹側部A和背 側部B的各側邊位置終止。各腿部彈性部件81、82按照在使尿布1的腹側部A的兩側邊Al、A2與背側部B的 兩側邊B1、B2相互接合時,兩彈性部件81、82的端部之間重疊的方式進行配置,或者將兩彈 性部件81、82的端部連續(xù)地配置至兩接合部分。由此,如圖1所示,在尿布1的腿開口部8、 8的附近形成實質上連續(xù)的環(huán)狀腿褶裥。在尿布1中,在尿布1的腹側部A和背側部B各自的腰開口部7和腿開口部8之 間配置有多個在尿布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部件。通過配置彈性部件,在腰開口部7 和腿開口部8之間,如圖6所示,形成了在尿布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區(qū)域91和第2 區(qū)域92。在第1區(qū)域91上配置有第1彈性部件91a,在第2區(qū)域92上配置有第2彈性部 件92a。第1區(qū)域91位于腰開口部7和腿開口部8之間,第2區(qū)域92位于第1區(qū)域91和 腿開口部8之間。第1彈性部件91a和第2彈性部件92a均以伸長狀態(tài)被外層無紡布11和內層無 紡布12挾持固定。第1彈性部件91a按照在將尿布1的腹側部A的兩側邊Al、A2與背側 部B的兩側邊Bi、B2相互接合時,腹側部A的第1彈性部件91a與背側部B的第1彈性部 件91a的端部之間重疊的方式進行配置,或者將各彈性部件91a、91a的端部配置至兩接合 部分。第2彈性部件92a也同樣。
第1彈性部件91a和第2彈性部件92a均遍及尿布1的左右兩側邊(即外層包覆 體10的左右兩側邊)和吸收性芯4的左右兩側邊之間延伸。而且,在吸收性芯4存在的部 位上實質上都不存在第1彈性部件91a和第2彈性部件92a。結果,形成在第1區(qū)域91和 第2區(qū)域92上的褶裥位于尿布1的左右兩側邊和吸收性芯4的左右兩側邊之間,在吸收性 芯4存在的部位上實質上不形成褶裥。由此,即便在穿戴狀態(tài)下,吸收性芯4所存在的部位 也不會由于第1彈性部件91a和第2彈性部件92a的收縮而發(fā)生外層包覆體10收縮,尿布 1在外觀上、吸收性能上均良好。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的各彈性部件,分別優(yōu)選使用將天然橡膠、聚氨酯類樹 脂、發(fā)泡聚氨酯類樹脂、伸縮性無紡布或熱熔系伸縮部件等伸縮性材料形成為線狀(膠 絲)、帶狀(平型橡膠)、網(wǎng)狀或薄膜狀的彈性部件。在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第1區(qū)域91的尿布1的穿戴時的壓力為1. 1 2. 5kPa。 第1區(qū)域91優(yōu)選形成在穿戴尿布1時與穿戴者的從髂骨嵴至髂前上棘的部位(以下也稱 為“髂骨區(qū)域”)相接觸的部位上。髂骨嵴和髂前上棘是解剖學用語。髂骨嵴是圖7中用符 號15表示的部位,髂前上棘是圖7中用符號16表示的部位。以往,為了防止內褲型尿布在穿戴中的錯位下掉,特別是為了防止幼兒用的內褲 型一次性尿布在穿戴中的錯位下掉,一直認為增大配置在腰開口部的彈性部件的束緊壓, 通過該腰開口部使內褲型尿布緊貼于穿戴者的身體是有效的(例如參照之前所說的專利 文獻2)。但是,本發(fā)明人等研究的結果發(fā)現(xiàn),為了有效防止內褲型尿布在穿戴中的錯位下 掉,相比于提高腰開口部的束緊壓,更為有效的是使對應于穿戴者的髂骨區(qū)域的尿布部位 的束緊壓高于以往的尿布。其原因在于,穿戴者、特別是嬰幼兒,其身體的特征為腹部周圍 突出,因此如果增加接觸于該突出的腹部周圍的腰開口部的束緊壓,則由于其束緊壓高而 使腰開口部漸漸縮小,從而該腰開口部錯位下掉到腹部周圍變細的部位。圖8表示將嬰兒的身體看作是圓錐體的狀態(tài)。圖中,θ表示相對于腰部(點Α)的 切線的垂線與朝向身體中心的水平線所成的角度。另外,F(xiàn)表示彈性體的束緊力,P表示束 緊力F所引起的摩擦力,fl表示束緊力F所引起的錯位下掉力,f2表示垂直阻力。這里, Π =Fsin θ、并且P= vN= vf2 = ν Fcos θ (ν表示摩擦系數(shù)),因此點A的朝向下方 的錯位下掉力Z用下式表示。Z = fl-P = Fsin θ - ν Fcos θ = F (sin θ - ν cos θ )。由該式可知,當處于腰部發(fā)生錯位下掉的狀態(tài)時,束緊力(F)越大,則錯位下掉力 越大。如上所述,第1區(qū)域91的尿布1的穿戴時壓力為1. 1 2. 5kPa。第1區(qū)域91的 尿布1的穿戴時壓力若小于1. lkPa,則難以將尿布1的第1區(qū)域91固定在穿戴者的髂骨區(qū) 域上,結果,尿布1錯位下掉,穿戴狀態(tài)下的尿布1的外觀非常不好。特別是,尿布1的襠部 C的肥大變得顯著,另外成為尿液和糞便泄漏的原因。另一方面,第1區(qū)域91的尿布1的穿戴時壓力如果超過2. 5kPa,則除了過度束緊 穿戴者的身體之外,尿布1的穿戴操作也變得困難。從更加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錯位下掉、 更加提高穿戴狀態(tài)下的尿布1的外觀或尿布1的穿戴操作性的觀點出發(fā),第1區(qū)域91的尿 布1的穿戴時壓力優(yōu)選為1. 1 2. OkPa、更優(yōu)選為1. 2 1. 8kPa。
第1區(qū)域91的尿布1的穿戴時壓力例如可以通過調整第1彈性部件91a的材料、 粗細、伸長率或配置間隔來進行控制。第1區(qū)域91的尿布1的穿戴時壓力通過將尿布1穿戴在周長為500mm的圓筒上, 用穿戴壓測定裝置(株式會社AMI TECHNO生產(chǎn)的接觸壓力測定器(AMI3037-2))來測定。 具體的測定方法如下所述。[第1區(qū)域91的壓力的測定方法]使用Φ = 15mm的氣囊(air pack),按照氣囊的中心位于腰開口部的前端部的方 式進行安裝,測定穿戴壓(Pi)。安裝氣囊的尿布寬度方向的位置設為尿布的左右兩側邊與 吸收性芯4的左右兩側邊的大致中心(圖6中E的位置)。接著,使氣囊的中心在尿布1的 長度方向上移動5mm,測定穿戴壓(P2)。同樣,以5mm的間隔移動氣囊的中心并進行測定, 獲得?3汴4、?5、.. ·、Pn。穿戴壓(Pl) (Pn)的測定是在外層包覆體10的腰開口部至腿開口部的左右兩 側之間相互接合的范圍內進行。Pl Pn在腹側部上是左右各測2個點,共計測定4點。將 它們的平均值作為腹側部的穿戴壓。同樣,在背側部上也進行共計4點的測定,將平均值作 為背側部的穿戴壓。將Pl Pn的值中連續(xù)地符合1. 1 2. 5kPa的部位間的距離作為第1區(qū)域91的 寬度。例如,當P3 P6的值連續(xù)地符合1. 1 2. 5kPa時,第1區(qū)域91的寬度=(6-3) X 5 =15mm。此時的第1區(qū)域91的中心為測定點3和測定點6的中點。使圓筒的周長為500mm的理由是穿戴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的主要對象即嬰幼兒的 腹部周圍的平均長度大約為500mm。另外,這里所說的腹部周圍的長度是指考慮到嬰幼兒的 姿勢變化時的腹部周圍的周長變化,在立位和坐下時測定的腹部周圍的平均值。如果是成 人用的尿布時,使用周長為850mm的圓筒代替周長為500mm的圓筒。穿戴者的髂骨嵴至髂前上棘的部位(髂骨區(qū)域)具有一定的寬度,通過在該寬度 范圍內將尿布ι的第ι區(qū)域91固定在該部位上,可以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錯位下掉。由此 觀點出發(fā),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使第1區(qū)域91的寬度(即,沿著尿布1的長度方向的第 1區(qū)域91的長度)Wl (參照圖6)為12 35mm。該寬度Wl為20 35mm、特別是25 30mm 時,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錯位下掉,另外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穿戴狀態(tài)下的尿布1的 外觀或尿布1的穿戴操作性(易于穿戴等)。在穿戴有尿布1的狀態(tài)下,為了使第1區(qū)域91接觸于穿戴者的髂骨嵴至髂前上棘 的部位,尿布1的尺寸與穿戴者的體格的關系是很重要的。例如,考慮到內褲型尿布的主要 穿戴對象即嬰幼兒時,通過在尿布1的展開狀態(tài)下使腹側部A的第1區(qū)域91的中心位置 (沿著尿布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與尿布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之間的距離Kl (參照 圖6)為180 230mm、且在尿布1的展開狀態(tài)下使背側部B的第1區(qū)域91的中心位置(沿 著尿布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與尿布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之間的距離K2(參照圖 6)為180 230mm,可以使第1區(qū)域91順利地接觸于穿戴者的髂骨區(qū)域。該值是對約350名內褲型尿布的主要穿戴對象即嬰幼兒進行身體測量后決定的 數(shù)值。該值具體如圖9所示是如下得到的如果以位于髂前上棘的水平位置高度的腹側部 的左右中心點作為髂前上棘點高前中心、以位于髂前上棘的水平位置高度的背側部的左右 中心點作為髂前上棘點高后中心,則將由髂前上棘點高前中心經(jīng)由襠部達到髂前上棘點高
10后中心的長度作為髂前上棘點高前后長,在該髂前上棘點高前后長上加上考慮到尿布材料 的厚度等的必要長度,將所得數(shù)值一分為二。通過使該距離Kl和K2為185 220mm、特別是195 215mm,可以使第1區(qū)域91 更加順利地接觸于穿戴者的髂骨區(qū)域。如果是成人用的尿布時,通過使該距離Kl和K2為 300 350mm、特別是305 335mm,可以使第1區(qū)域91更加順利地接觸于穿戴者的髂骨區(qū)域。第1區(qū)域91雖然存在于腹側部A和背側部B上,但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穿戴時 的壓力沒有必要完全相同。即,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第1區(qū)域91的穿戴時壓力如果滿足 1. 1 2. 5kPa,則彈性體的材料、粗細、伸長率、配置間隔在腹側部A和背側部B也可以不同。但是,腹側部A和背側部B各自的第1區(qū)域91的構成如果過度不同,則外層包覆體 10的長度方向前后端部的左右兩側部之間相互接合的部位在穿戴時會前后均錯位,尿布1 的外觀出現(xiàn)問題。因此,當將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第1區(qū)域91的穿戴時壓力大者設為A、 小者設為B時,優(yōu)選(A-B) /A的比在30 %以內。本發(fā)明中,尿布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是指在尿布1的腹側部A的兩側邊Al、A2 與背側部B的兩側邊Bi、B2實質上沒有錯位地相互接合的情況下,通過尿布1的展開狀態(tài) 下的Al、Bl的中點的沿著尿布寬度方向的直線(參照圖6)。與此不同,例如如圖10(a)和圖10(b)所示,腹側的腰開口部的端緣的位置與背側 的腰開口部的端緣的位置錯位時,詳細地說,腹側部A的兩側邊Al、A2不與背側部B的兩側 邊B1’、B2’相接合,而在比兩側邊Β1’、Β2’更靠長度方向內側位置的Bi、Β2處接合時,在 假設沒有從Β1、Β2至Β1’、Β2’的區(qū)域的基礎上,與上述相同地決定尿布的長度方向中心線 CL。另外,尿布1的展開狀態(tài)下的外層包覆體10的全長L(參照圖6)可以任意地設 定,但如果考慮尿布的穿戴時和使用后的“整潔感”和“防錯位下掉性”,該全長L在嬰幼兒 用的尿布中優(yōu)選設定為470 540mm,如果考慮到“穿戴時的放心感”,則優(yōu)選完全地覆蓋肚 臍,由此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設定為490 580mm。在成人用尿布中,該全長L優(yōu)選設定為780 830mm,從完全覆蓋肚臍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設定為800 880mm。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主要是通過配置在第1區(qū)域91的第1彈性部 件91a的束緊力將尿布1固定在穿戴者的身體上。換句話說,與以往的內褲型尿布不同,配 置在腰開口部7的彈性部件所產(chǎn)生的束緊力在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并非是用于將尿布1 固定在穿戴者身體上的主要手段。相反,本發(fā)明人等確認,如果提高腰開口部7的束緊力, 反而會助長尿布1的錯位下掉。由此觀點出發(fā),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使尿布穿戴時的腰開口部7的壓力為 0. 3 1. 2kPa,低于以往內褲型尿布的值。該壓力優(yōu)選比尿布穿戴時的第1區(qū)域91的平均 壓力還低0. 5 1. OkPa0另外,通過使尿布穿戴時的腰開口部7的壓力為上述范圍內,具有 在尿布1的穿戴時易于擴開腰開口部7、易于進行穿戴操作的優(yōu)點。腰開口部7的壓力若小 于0. 3kPa,則有可能發(fā)生穿戴前的尿布1的自然長度變大、作為衣服看時的外觀差等不良 情況。尿布穿戴時的腰開口部7的壓力更優(yōu)選為0.4 l.OkPa、進一步優(yōu)選為0.4 0.8kPa,這樣可以進一步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錯位下掉。腰開口部7的壓力可以通過與上 述第1區(qū)域91的壓力同樣的方法測定。即,在尿布1的腰開口部7中插入(穿戴)周長為 500mm的圓筒,使上述穿戴壓測定裝置的氣囊的中心位于尿布長度方向上距離腰開口部前 端部15mm的位置上,測定穿戴壓。測定在圓周方向上以50mm的間隔進行,測定10點,將其 平均值作為腰開口部的壓力。如圖10(a)和圖10(b)所示,當腹側的腰開口部的端緣位置與背側的腰開口部的 端緣位置錯位時,在腹側與背側重疊的區(qū)域中,將最靠近端部的位置作為腰開口部。腰開口 部7的壓力例如可以通過調整腰部彈性部件71的材料、粗細、伸長率或配置間隔來進行控 制。另外,當腰開口部7的壓力進入第1區(qū)域91的壓力范圍時,該位置包含在第1區(qū)域91 中。如果是成人用的尿布時,使用周長為850mm的圓筒代替周長為500mm的圓筒。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尿布穿戴時的第1區(qū)域91、腰開口部7和腿開口部6以外 的區(qū)域的壓力、例如位于第1區(qū)域91和腿開口部6之間的第2區(qū)域92的壓力優(yōu)選為0. 2 0. 8kPa、更優(yōu)選為0. 3 0. 6kPa。由此,可以以適當?shù)膲毫⒛虿?緊貼在穿戴者的身體 上,可以有效地防止漏液。第2區(qū)域92在穿戴尿布1時,接觸在穿戴者的髂骨區(qū)域的下側 的區(qū)域(下腹部)上。第2區(qū)域92的寬度(即,沿著尿布1長度方向的第2區(qū)域92的長 度)W2 (參照圖6)優(yōu)選為40 70mm、特別優(yōu)選為45 65mm。與此相關,在尿布1中,當比較尿布穿戴時的腰開口部7、第1區(qū)域91和第2區(qū)域 92的壓力時,優(yōu)選第1區(qū)域91的壓力最高、腰開口部7的壓力次之、第2區(qū)域92的壓力最 低。通過將各部位的壓力按照這種順序設置,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止穿戴中的尿布1的錯位 下掉,而且尿布1可以舒適地緊貼在穿戴者的身體上,有效地防止了漏液。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為嬰幼兒用的尿布時,在尿布的展開狀態(tài)下,由中央吸收體 41的兩側邊41a、41a至各側面吸收體42的外側邊42a的距離K3(參照圖3(a))優(yōu)選為 30 55mm、更優(yōu)選為35 50mm。另外,上述距離Kl (參照圖6)與上述距離K3之比(Kl/ K3)及上述距離K2 (參照圖6)與上述距離K3之比(K2/K3)分別優(yōu)選為3. 3 7. 7、更優(yōu)選 為 4. 0 6. 6。另外,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為成人用的尿布時,在尿布的展開狀態(tài)下,由中央吸收 體41的兩側邊41a、41a至各側面吸收體42的外側邊42a的距離K3 (參照圖3 (a))優(yōu)選為 50 80mm、更優(yōu)選為55 75mm。另外,上述距離Kl (參照圖6)與上述距離K3之比(Kl/ K3)及上述距離K2 (參照圖6)與上述距離K3之比(K2/K3)分別優(yōu)選為3. 5 7. 0、更優(yōu)選 為 4. 0 6. 4。通過設定上述距離Kl、K2和K3使其滿足上述條件,如圖11所示,穿戴尿布時,不 會使豎起的側面吸收體42在襠部折皺卷曲或離開肌膚,而可以良好地吻合穿戴者的腹股 溝部,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側面吸收體42的存在所導致的襠部的下垂,因此可以防止尿布 的錯位下掉。另外,通過使上述比(Κ1/Κ3)和上述比(Κ2/Κ3)為7. 7以下,可以使側面吸收體的 褶裥易于進入腹股溝部,易于使尿布吻合于身體。而且,由于通過第1區(qū)域91可以使尿布 成為難以錯位下掉的狀態(tài)來穿戴,因此還可以抑制尿布的下垂,提高尿布外觀。通過使上述比(Κ1/Κ3)及上述比(Κ2/Κ3)為3. 3以上,襠部的側面吸收體不會折 皺卷曲,不會由于與第1區(qū)域91的尺寸的關系而使襠部變得鼓鼓囊囊,可以使尿布外觀整潔。作為提高防漏性的以往技術,已知由中央吸收體41和位于其兩側的側面吸收體 42構成襠部的吸收性芯4、在穿戴時使該側面吸收體42豎起的技術,但本發(fā)明人等發(fā)現(xiàn)在 以往的尿布中這種構成助長了尿布的錯位下掉。本發(fā)明人等還發(fā)現(xiàn),通過使上述距離K1、 K2和K3滿足上述條件,可以防止這種錯位下掉的助長,還可以防止吸收尿液時的襠部的下 垂。在該尿布1中,通過設定上述距離ΚΙ、K2和K3使其滿足上述條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側 面吸收體42對錯位下掉的助長以及吸收液體時襠部的下垂。從進一步防止側面吸收體42對錯位下掉的助長以及吸液時襠部的下垂的觀點出 發(fā),上述距離K3優(yōu)選為35 50mm、特別優(yōu)選為35 45mm。另外,優(yōu)選上述比(K1/K3)和 上述比(K2/K3)分別為3. 6 6. 6、特別優(yōu)選為4. 0 6. 6。如果是成人用的尿布時,上述距離K3優(yōu)選為55 75mm、特別優(yōu)選為60 70mm。 另外,上述比(K1/K3)和上述比(K2/K3)分別優(yōu)選為4. 0 6. 4、特別優(yōu)選為4. 3 5. 8。
此外,上述距離K3在尿布長度方向中心線CL上測定。從進一步防止側面吸收體42對錯位下掉的助長的觀點出發(fā),中央吸收體41的尿 布長度方向中心線CL上的寬度W(參照圖3(a)),在嬰幼兒用的尿布中,優(yōu)選為35 55mm、 更優(yōu)選為40 50mm,在成人用的尿布中,優(yōu)選為45 65mm、更優(yōu)選為50 60mm。另外,上述距離K3與上述寬度W之比(K3/W)優(yōu)選為0. 6 1. 4、更優(yōu)選為0. 7 1. 1。另外,長度方向中心線CL上的吸收性芯4的寬度(K3X2+W)在嬰幼兒用尿布中,優(yōu)選 為100 150mm、更優(yōu)選為100 140_,在成人用尿布中,優(yōu)選為190 220_、更優(yōu)選為 190 210mm。豎起的側面吸收體42的前端部在側面吸收體42的整個長度方向的寬廣范圍內良 好地吻合于穿戴者的腹股溝部,從進一步防止對錯位下掉的助長的觀點出發(fā),襠部C的中 央吸收體41和側面吸收體42之間的斷開部43如圖3(a)所示,優(yōu)選具有以下形狀其寬度 在吸收性芯4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變得最寬,朝著長度方向的前后端其寬度分別漸漸 減小。另外,斷開部43如圖3(a)所示,更優(yōu)選具有以下形狀側面吸收體42的內側邊為 直線狀,中央吸收體41的兩側邊在其長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為直線狀或稍有彎曲的圓弧 狀,朝著其長度方向的前后端分別逐漸接近側面吸收體42的內側邊。側面吸收體42的全 長Ll (參照圖3(a))優(yōu)選為170 220mm、特別優(yōu)選為175 210mm。作為構成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的各部分的材料,可以沒有特別限制地使用在該技 術領域中通常使用的材料。例如,正面片材2可以使用親水性且液體透過性的無紡布或開 孔薄膜。背面片材3可以使用液體不透過性的材料或疏水性材料。作為液體不透過性的材 料,可以使用樹脂薄膜、樹脂薄膜和無紡布等的層壓材料等,疏水性材料可以使用疏水性無 紡布等。疏水性無紡布可以使用與作為后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的形成材料的無紡布相同 的無紡布。作為吸水性芯4,可以使用由紙漿纖維、連續(xù)纖維(束)等構成的纖維集合體或者 由纖維集合體和吸水性聚合物構成的物質(吸水性聚合物和纖維材料的混合纖維聚集物) 等。作為吸水性聚合物,例如可以舉出聚丙烯鈉、(丙烯酸-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酸鈉 交聯(lián)體、(淀粉_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異丁烯_馬來酸酐)共聚物及其皂化物、聚天門冬氨酸等。構成吸收性芯4的纖維例如可以使用紙漿纖維、人造絲纖維、棉纖維、醋酸纖維素 等親水性纖維,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系纖維,聚酯、聚酰胺等縮合類纖維等。吸水性聚合 物和纖維可以分別使用1種或者組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可以使用由紡粘_熔噴-紡粘等構成的多層結構的 復合無紡布、紡粘法無紡布、熱粘法無紡布、熱風法無紡布等,從柔軟性、耐水性等的觀點出 發(fā),優(yōu)選由紡粘和熔噴構成的多層結構的無紡布。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單位面積質量 優(yōu)選為12g/m2左右。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的根據(jù)JIS L1092(1998年度)纖維制品的防水性試驗方法 中耐水度試驗(低水壓法)測定的耐水壓優(yōu)選為3cm以上、更優(yōu)選為5cm以上。測定耐水 壓時,以10士0. 5cm/min的速度提升裝有水的水平裝置,目測觀察水從試驗片背側的3個位 置流出,測定此時的水位。此外,安裝完試驗片要立即進行測定。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第1區(qū)域91良好地吻合于穿戴者的髂骨區(qū)域,有效地防 止了尿布的錯位下掉。另一方面,由于難以發(fā)生豎起的側面吸收體42對錯位下掉的助長, 因此在尿布的穿戴中難以發(fā)生穿戴者的動作等所引起的尿布的錯位下掉。因而,可以良好 地保持穿戴狀態(tài)的尿布的外觀,不會因尿布的錯位下掉而妨礙穿戴者的動作。另外,由于不依賴于腰部彈性部件等即可有效地防止錯位下掉,因此可以防止配 置在尿布上的彈性部件過度地束緊穿戴者的身體,穿戴感變得良好。而且,通過抑制尿布的 錯位下掉,可以進一步抑制穿戴中的尿液或糞便的泄漏。以上根據(jù)優(yōu)選的一個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但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并 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吸收性芯也可以是圖12(a) 圖12(c)所示的構成。圖 12(a) 圖12(c)中,符號44為包覆吸收性芯4的薄紙(臺紙),在圖12(a) 圖12(c)中, 是除去包覆吸收性芯4的肌膚接觸面一側的部分后來進行表示。另外,圖12(a) 圖12(c) 所示的吸收性芯4雖然在排泄點附近沒有多層結構,但與上述尿布1同樣,還可以將這些吸 收性芯4的中央吸收體41的部分設置為2層結構等多層結構。圖12(a)所示的吸收性芯4由中央吸收體41和一對側面吸收體42形成為一體得 到的單層吸收體構成。在圖12(b)所示的吸收性芯4中,側面吸收體42在中央吸收體41 的長度方向一端部上連接,但在長度方向另一端部上并不連續(xù)設置,斷開部43的長度方向 另一端是開放的。在圖12(c)所示的吸收性芯4中,側面吸收體42不與中央吸收體41連 續(xù)設置,斷開部43的長度方向兩端部是開放的。另外,上述尿布1中,腹側部A的兩側邊Al、A2與背側部B的兩側邊Bl、B2相互接 合,形成了側面密封部S,取而代之,還可以利用鉤、鈕、面扣件等各種扣合部件預先扣合以 形成內褲型的形狀。而且,腹側部A的兩側邊A1、A2與背側部B的兩側邊Bi、B2的接合位 置或扣合位置不僅限于身體的正側面位置,也可以是身體的稍稍靠前或稍稍靠后的位置。 而且,上述尿布1中是由外層無紡布11和內層無紡布12構成外層包覆體10,但外層包覆體 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還可以是無紡布與疏水性片材的層疊片材。接著,根據(jù)其優(yōu)選的一個實施方式(第2實施方式),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2 發(fā)明。第2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以下也成為尿布)1是所謂的內褲型尿布,如圖13、 圖14、圖15(a) 圖15(c)、圖4和圖5所示,具備具有液體透過性的正面片材2和液體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的吸收性主體5,進而,在吸收性主體5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具有外層包 覆體10。圖4和圖5是第1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圖,由于第2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形狀與第1 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形狀相同,因此也使用圖4和圖5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形狀。該尿布1劃分為穿戴時配置在穿戴者腹側的腹側部A、配置在穿戴者背側的背側 部B、位于其間的襠部C。腹側部A、背側部B和襠部C是在展開狀態(tài)(伸長各部分的彈性部 件并展開為平面狀的狀態(tài)、圖14所示的狀態(tài))的尿布1中,按照將其長度方向(圖14的上 下方向)的總長度大致分為3等份的方式劃分為3個區(qū)域時的各個區(qū)域。此外,本說明書中,“非肌膚接觸面一側”是在吸收性主體等各部件的表正背兩側 (面)中,穿戴時配置在與穿戴者的肌膚側相反一側的側(面)。以下,有時也使用“肌膚 接觸面”的用語,這是表示各部件的正背兩側(面)中,穿戴時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膚側的側 (面)。“長度方向”是指與各部件的長邊平行的方向。此外,以下有時使用“寬度方向”的 用語,這是與該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吸收性主體5為縱長矩形形狀,使其長度方向與尿布的長度方向一致,從腹側部A 一直到背側部B,通過熱熔型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手段接合在上述外層包覆體10的寬度方 向中央部。外層包覆體10的位于腹側部A的部分的兩側邊部與位于背側部B的部分的兩側 邊部通過熱密封、高頻密封、超聲波密封等公知的接合手段相互接合,由此形成一對側面密 封部。另外,通過該接合,在尿布1上形成了腰開口部7和一對腿開口部8、8。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的上述構成與以往公知的尿布相同。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圖14所示,沿著吸收性芯4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邊部 遍及其整體配置有一對吸收性主體5的側部(具體地說,后述的側面吸收體42)豎起用的 彈性部件9。由此,吸收性主體5如圖5所示,襠部C的兩側部52、52(側面吸收體42、42) 豎起。在吸收性主體5的兩側上形成有防漏翻邊6、6。防漏翻邊6具有接合在吸收性主 體5上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自由端附近 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以及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防漏翻邊6的固定端和自由端之 間的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中間部彈性部件)62。吸收性芯4如圖13、圖14和圖15(a) 圖15(c)所示,作為整體,沿著尿布1的長 度方向呈大致縱長(縱300 500mm、橫80 170mm)的矩形狀的俯視形狀,其整體被薄紙 或透水性無紡布所構成的透水性包覆片材(未圖示)包覆。吸收性芯4具有沙漏型的中央吸收體41和對稱設置在中央吸收體41的兩側上的 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中央吸收體41和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分別至少在襠部C處分 開。側面吸收體42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以及長度方向另一端部分別在中央吸收體41的長 度方向一端部(腹側部)F和長度方向另一端部(背側部)R連續(xù)設置。因此,在中央吸收 體41和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之間分別形成了挖通形狀的斷開部43、43。另外,長度方向一端部F、長度方向中央部M、長度方向另一端部R是在圖15(a)所 示狀態(tài)的吸收性芯4中,按照將其長度方向的總長度大致分為3等份的方式劃分成3個區(qū)
15域時的各個區(qū)域。吸收性芯4如圖14所示,按照側面吸收體42、42至少配置在襠部C的方式配置在 尿布1上。吸收性芯4按照側面吸收體42、42配置在襠部C的同時、中央吸收體41的長度 方向一端部F位于腹側部A的方式配置。中央吸收體41由T字型的上部吸收體411、比上部吸收體411大的沙漏型下部吸 收體412構成。上部吸收體411從下部吸收體412的長度方向一端部F —直到長度方向中 央部M(即排尿點附近)重疊于下部吸收體412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上。一對側面吸收體42、 42與下部吸收體412形成為一體。在上述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如此重疊的狀態(tài) 下,下部吸收體412的從上部吸收體411的邊緣露出的部分的長度d(參照圖15(a))優(yōu)選 為0 20mm、更優(yōu)選為5 15_。通過將下部吸收體412和上部吸收體411以在排尿點附近如此重疊的狀態(tài)配置, 可以在不怎么增加整個尿布的厚度的情況下提高排尿點附近的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的實 質量,可以提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的利用效率,可以實現(xiàn)良好的防漏性能。上部吸收體411的聚合物單位面積質量優(yōu)選為80 230g/m2、更優(yōu)選為100 200g/m2。上部吸收體411的紙漿單位面積質量優(yōu)選為80 230g/m2、更優(yōu)選為100 200g/ m2。下部吸收體412的聚合物單位面積質量和紙漿單位面積質量優(yōu)選分別與上部吸收體411 相同。上部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的聚合物單位面積質量和紙漿單位面積質量 如果分別小于上述的下限,則防漏性能有問題,有不能在加工性能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進行成形 (不能均勻地配置)等問題。相反,如果上部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的聚合物單位面 積質量以及紙漿單位面積質量分別超過上述上限,則穿戴時的吻合性具有問題,在排尿后 的襠部處吸收體過度地溶脹,變得鼓鼓囊囊,給穿戴者帶來不適感等。如果考慮到紙漿和聚合物的混合狀態(tài),則上部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中任 一個的聚合物與紙漿的重量比均優(yōu)選為4 6 6 4。另外,如果考慮吸收液體后的襠部 的外觀(防止聚合物的溶脹所導致的鼓鼓囊囊感),則上部吸收體411的聚合物單位面積質 量和下部吸收體412的聚合物單位面積質量的總值優(yōu)選為160 400g/m2。中央吸收體41 (下部吸收體412)的長度方向中央部M的寬度Wl (參照圖15 (a)) 優(yōu)選為30 80mm、更優(yōu)選為40 70mm。中央吸收體41的長度方向中央部M是配置在襠 部C的區(qū)域。長度方向中央部M的寬度Wl如果小于30mm,則襠部特別容易發(fā)生泄漏,有制 造中央吸收體41時的加工性變差等的危險。寬度Wl如果超過80mm,則有穿戴時的外觀惡 化、襠部的吻合性降低等危險。另外,具有下部吸收體412和一對側面吸收體42、42的吸收性芯4的寬度W2(參 照圖15(a)),從穿戴時的外觀(整潔感)和襠部的吻合性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為80 170mm、 更優(yōu)選為90 160mm。側面吸收體42的長度(長度方向的長度)Ll (參照圖15 (a))優(yōu)選為100 270mm、 更優(yōu)選為120 250mm,其寬度W3(參照圖15(a))優(yōu)選為10 50mm、更優(yōu)選為15 45mm。另外,上述寬度Wl、W2和W3是在將中央吸收體41的長度方向的長度2等分的寬 度方向的中心線上測定的值。斷開部43如圖15(a)所示,具有在吸收性芯4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弓形形狀。斷開部43的長度與側面吸收體42的長度Ll 一致。斷開部43的寬度W4(參照圖15(a))優(yōu) 選為5 30mm、更優(yōu)選為5 25mm。詳細地說,斷開部43的外側邊部43b的形狀為沿著側面吸收體42的直線狀內側 邊部延伸的直線狀。斷開部43的內側邊部43a的形狀為沿著中央吸收體41的彎曲線狀的 外側邊部延伸的彎曲線狀。該彎曲線狀如果宏觀地看,優(yōu)選與穿戴者的腹股溝部的彎曲形 狀相同。這里所說的“直線狀”不僅限于幾何學上的直線狀,只要宏觀地看是直線狀即可, 例如還包括稍有彎曲的形狀或稍有變形的形狀。此外,“彎曲線狀”不僅限于僅向一個方向 彎曲且完全沒有直線部分的形狀,只要宏觀地看是彎曲線狀即可,例如還包括一部分向相 反側彎曲的形狀或包含直線狀部分的形狀。本實施方式中,斷開部43的內側邊部43a的長 度方向中央部為直線狀。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圖4和圖5所示,正面片材2覆蓋吸收性芯4的肌膚 接觸面4a側的整個區(qū)域、吸收性芯4的寬度方向兩側邊部4b、4b的整個區(qū)域和吸收性芯4 的非肌膚接觸面4c側的尿布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第2實施方式中,正面片材2的兩側端 部21、21還分別覆蓋中央吸收體41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一部分。另外,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圖4和圖5所示,吸收性主體5具有包覆吸收 性芯4地非肌膚接觸面4c側的整個區(qū)域的液體不透過性背面片材3。背面片材3被挾持固 定在吸收性芯4和包覆吸收性芯4的非肌膚接觸面4c側的尿布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的正 面片材2之間。此外,這里所說的“整個區(qū)域”是包含“大致整個區(qū)域”的概念。具體地說,如果吸 收性芯4的非肌膚接觸面4c側中寬度方向上90%以上、且長度方向上90%以上的區(qū)域被 背面片材3包覆,則為吸收性芯4的非肌膚接觸面4c側的“整個區(qū)域”被包覆。另外,背面 片材3的寬度和/或長度大于吸收性芯4的寬度(圖15 (a)中的W2)和/或長度時,背面 片材3的寬度優(yōu)選為吸收性芯4的寬度的110%以下,同樣,背面片材3的長度優(yōu)選為吸收 性芯4的長度的110%以上。此外,吸收性芯4被透水性包覆片材包覆而構成時,吸收性芯4的寬度和長度分別 指包括包覆片材在內的整個吸收性芯4的寬度和長度。正面片材2在其兩側端部21、21處通過熱密封等接合手段接合固定在背面片材3 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上,形成了接合固定部(以下也稱為“主體接合固定部”)67、67。主體接合固定部67如圖5所示,位于比側面吸收體42的寬度方向的最內側點 P(側面吸收體42中位于寬度方向最內側的部分)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內側的位置。而且,在 比主體接合固定部67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以伸長狀態(tài)配置有吸收性主體5的 側部(側面吸收體42)豎起用的彈性部件9。此外,說到“主體接合固定部67的位置”時, 是指主體接合固定部67的寬度方向外端的位置。主體接合固定部67是通過利用熱密封、高頻密封、超聲波密封、熱熔型粘接劑等 公知接合手段將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正面片材2的側端部21和背面片材3接合而形成 的。此外,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雖然使主體接合固定部67形成為連續(xù)的直線狀,但主 體接合固定部67的形狀并不局限于此,還可以是處處有間斷部的不連續(xù)直線狀、或者連續(xù) 或不連續(xù)的曲線狀等。
包覆吸收性芯4的肌膚接觸面4a側的正面片材2、包覆吸收性芯4的非肌膚接觸 面4c側的背面片材3如圖5所示,在襠部通過吸收性芯4的斷開部43在正背面接合部22 處接合。另外,在斷開部43上由于存在上述包覆片材(未圖示),因此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 材3介由該包覆片材接合在一起。在外層包覆體10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上依次接合有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和吸收 性主體5。外層包覆體10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通過接合固定部(以下也稱為“外層 包覆體接合固定部” )13接合。外層包覆體接合固定部13配置在比主體接合固定部67更 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外層包覆體接合固定部13的寬度方向外端和主體接合固 定部67的寬度方向外端的距離L5(參照圖5)優(yōu)選為Omm 50mm、更優(yōu)選為IOmm 40mm。這些各部件的接合可以利用熱熔型粘接劑等接合手段。外層包覆體10如圖14、圖4和圖5所示,由2張外層包覆體形成用片材11、12和 固定在這2張片材之間的各部分的彈性部件構成。在2張外層包覆體形成用片材11、12之 間,在腰開口部7的周邊部上形成腰褶裥的腰部彈性部件71、在腿開口部8的周邊部上形成 腿褶裥的腿部彈性部件81以及在腰身部D(從距離腰開口部7的周緣端20mm的下方位置 到腿開口部8的上端的區(qū)域)上形成左右分割狀態(tài)的腰身褶裥的腰身彈性部件91a、92a分 別以伸長狀態(tài)通過熱熔型粘接劑等接合手段接合固定。外層包覆體形成用片材11、12均由透氣性的無紡布構成。這2張片材中,位于非 肌膚接觸面一側的片材(外層無紡布)11在其長度方向上具有從位于肌膚接觸面一側的片 材(內層無紡布)12的前后端緣(長度方向的兩端緣)分別伸出的伸出部。這些伸出部分 別在將吸收性主體5配置在外層包覆體10的片材12上后,按照包覆吸收性主體5的前后 端(長度方向的兩端)的方式折回至吸收性主體5—側并粘接。防漏翻邊6如圖14、圖4和圖5所示,按照在尿布長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分別形成 在吸收性主體5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并具有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多根防漏翻邊形成用 的彈性部件61和1根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作為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使用將1張規(guī)定寬度的帶 狀疏水性片材1按照沿長度方向的彎折線對折,然后利用熱熔型粘接劑或局部熱密封或超 聲波密封等將相對的層之間接合而得到的2層結構的片材。多根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和1根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以伸長 狀態(tài)固定在該2層結構的片材的層之間。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如圖4所示,在腹側部A和背側部B上、更具體地說,在吸 收性主體5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上,分別從肌膚接觸面一側一直到非肌膚接觸面一側覆蓋 吸收性主體5。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在吸收性主體5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別通過熱密 封、高頻密封、超聲波密封、熱熔型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手段接合在吸收性主體5的肌膚接 觸面一側。防漏翻邊6如圖5所示,至少在襠部C處能夠豎起。在防漏翻邊6的自由端(防 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折回端)附近,多根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以在吸收性主 體5的寬度方向上排列的狀態(tài)固定在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 (防漏翻邊6)的整個長度方 向上。通過該構成,豎起的防漏翻邊6的前端部分與穿戴者的肌面接觸膚,結果,在提高尿 布對身體的緊貼性從而防漏性能提高的同時,還能夠使尿布輕柔地接觸于肌膚。
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在防漏翻邊6的防漏翻邊形成用彈性部件61和主 體接合固定部67之間配置在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 (防漏翻邊6)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另 外,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在尿布1的展開狀態(tài)下設置于防漏翻邊6的比側面吸收 體豎起用彈性部件9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在獲得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的后述效果的基礎上,優(yōu)選如下設定尿布1的展開 狀態(tài)下的主體接合固定部67、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 件9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的位置關系。S卩,主體接合固定部67的寬度方向外端和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的中 心)的距離L2 (參照圖4)優(yōu)選為30mm 70mm、更優(yōu)選為35mm 60mm。另外,當為設置有 多根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的形態(tài)時,以配置在距離主體接合固定部67最近的該 彈性部件62作為基準。此外,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的距離 L4(參照圖4)優(yōu)選為20mm 50mm、更優(yōu)選為20mm 40mm。另外,當為設置有多根防漏翻 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的形態(tài)時,以配置在距離主體接合固定部67最近的該彈性部件62 作為基準,如第2實施方式那樣為設置有多根防漏翻邊形成用彈性部件61的形態(tài)時,以配 置在最外側的該彈性部件61作為基準。此外,從防止穿戴者的腿周圍印上橡膠痕跡的觀點出發(fā),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 部件62的根數(shù)較少為宜,優(yōu)選1根或2根。作為構成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的各部分的材料,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可以沒有 特別限制地使用在該技術領域中通常使用的材料。作為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和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的形態(tài),優(yōu) 選線狀(膠絲等)、規(guī)定寬度的帶狀(平型橡膠等)等,特別優(yōu)選線狀。作為該彈性部件61、 62的材料,可以舉出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橡膠等合成橡膠, EVA、伸縮性聚烯烴、聚氨酯等。此外,作為上述彈性部件9、71、81、91a、92a的形態(tài),可以使 用線狀和規(guī)定寬度的帶狀、進而還可以使用薄膜狀的彈性部件等。作為它們的材料,可以使 用作為上述彈性部件61、62的材料記載的材料。根據(jù)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由于在防漏翻邊6上不同于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 件61而另外設置有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因此具有以下效果。即,如果沒有防漏 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則如圖16所示[16所示的尿布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省 略了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的比較參考形態(tài)],由于防漏翻邊6而使將側面吸收體 42向穿戴者的腿周圍一側牽拉的力較弱,側面吸收體42的豎起端(寬度方向內側的端部) 的位置不穩(wěn)定。另外,牽拉中央吸收體41的力也較弱,中央吸收體41向寬度方向內側被壓 縮,中央吸收體41的形狀也不穩(wěn)定。因此,難以確保襠部處的吻合性和防漏性能。另一方面,根據(jù)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如圖11所示,由于在防漏翻邊6上設置有 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因此通過該彈性部件62產(chǎn)生的收縮力,防漏翻邊6的防漏 翻邊形成用彈性部件61所存在的自由端與外層包覆體接合固定部13之間的區(qū)域被向穿戴 者的腿周圍一側牽拉。因此,介由接合在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上的正面片材2,側面吸收 體42的特別是豎起端側被向穿戴者的腿周圍一側牽拉,易于沿著腿周圍。而且,由于側面 吸收體42被向腿周圍一側牽拉,因此中央吸收體41也被向寬度方向外側牽拉,從而使中央吸收體41的形狀穩(wěn)定。結果,襠部的整潔感提高,防漏性能也提高。另外,圖11為第1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圖,第2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形狀由于與第1 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形狀相同,因此還使用圖11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形狀。另外,根據(jù)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外層包覆體接合固定部13配置在比主體接合 固定部67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因此,如果通過配置在腿開口部8的彈性部件 81的收縮力,外層包覆體10被向寬度方向外側牽拉,則介由外層包覆體接合固定部13、防 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和主體接合固定部67,吸收性芯4 (側面吸收體42、中央吸收體41) 也被有效地向寬度方向外側牽拉。結果,襠部的整潔感和防漏性能進一步提高。而且,由于在防漏翻邊6上設置有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因此該彈性部 件62收縮,在穿戴狀態(tài)下防漏翻邊6難以從腿開口部8中露出。而且,包覆吸收性芯4的肌膚接觸面4a側的正面片材2和包覆吸收性芯4的非肌 膚接觸面4c側的背面片材3通過吸收性芯4的斷開部43在正背面接合部22處接合,因此 即便側面吸收體42豎起,中央吸收體41也難以從正面片材2上滑落。另外,吸收性芯4的側面吸收體42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和長度方向另一端部分別在 中央吸收體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腹側部)F和長度方向另一端部(背側部)R處連續(xù)設 置,所以特別是在穿戴者坐著的狀態(tài)時的尿液或糞便的防露效果很高。即,在穿戴者坐著的 狀態(tài)下,如圖17所示,豎起的側面吸收體42按照覆蓋中央吸收體41的方式移動,從而將中 央吸收體41擠向穿戴者的前方和后方。結果,由于形成即便在坐著的狀態(tài)下也不會壓塌的 鼓起空間以包圍穿戴者的前后排泄部,因此在坐著的狀態(tài)下所排泄的尿液或軟便被該鼓起 空間保持,尿液或軟便的防漏效果很高。而且,由于使用具有上述特征的形態(tài)的吸收性芯4,因此穿戴狀態(tài)下襠部不會肥 大,尿布的外觀整潔,襠部的吻合性和防漏性能優(yōu)異。另外,由于在中央吸收體41和側面吸 收體42之間存在斷開部43,因此即便側面吸收體42的紙漿和聚合物的單位面積質量大時, 也能夠達成側面吸收體42的良好豎起性。另外,在吸收性芯4中,由于中央吸收體41和側 面吸收體42、42相連接,因此制造尿布1時的操作簡單,能夠以高精確度將斷開部43穩(wěn)定 地配置在尿布1的規(guī)定配置位置上,因而可以高效、穩(wěn)定地制造具有優(yōu)異特性的尿布1。由于斷開部43的內側邊部43a具有向寬度方向內側彎曲的弓形形狀,因此穿戴時 當吸收性芯4被穿戴者的腹股溝部向寬度方向內側擠壓,側面吸收體42沿著襠部C的中央 吸收體41的外側邊部豎起時,則內側邊部43a易沿著穿戴者的腿周圍。因此穿戴者在穿戴 時不會感到不適感,且防漏性能優(yōu)異。另外,中央吸收體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F按照位于腹側部A的方式進行配置,同 時,吸收性芯4由上部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形成,吸收性芯4的吸收容量偏向存在 于前(腹)側,因此防止從前側泄漏的效果尤為優(yōu)異。因而,例如在嬰幼兒用尿布的用途中, 即便趴臥狀態(tài)的嬰幼兒使用時,也可以防止由前側的泄漏。另外,主體接合固定部67處于比側面吸收體42的最內側點P更靠尿布寬度方向 內側,在比主體接合固定部67更靠尿布寬度方向的外側上配置有吸收性主體5的側部(側 面吸收體42)豎起用的彈性部件9,因此吸收性主體5的兩側部52、52以及防漏翻邊6、6如 圖5所示,在襠部C朝著穿戴者的肌膚明顯地豎起,結果,尿布的防漏性能提高。S卩,如果是 這種構成,則易于在襠部C處形成前后左右具有豎起部的吸收性主體5所形成的凹狀袋,排泄物難以從該袋中泄漏出來,即便是大量的尿液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排泄出來或者排泄了難 以吸收的水狀便或軟便等時,排泄物也難以從該袋中泄漏出來。而且,即便排泄物從該袋中泄漏出來,由于在吸收性主體5的兩側存在防漏翻邊 6,并且在吸收性主體5的豎起的側部52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之間形成了排泄物的保 持性優(yōu)異的袋Q(參照圖5),因此可以防止該排泄物超出外層包覆體10的側邊部泄漏出來。另外,由于防漏翻邊6面接觸于穿戴者的肌膚,吸收性主體5的豎起的側部52難 以直接接觸穿戴者的肌膚,因此在穿戴時難以感到不適感。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第3 第5實施方式。另外,以下各實施方式中省 略了說明的地方適用上述第2實施方式的說明。圖18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圖5對應圖。該第3實施方式除了背面片材3 的配置部位、作為該背面片材3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接合手段的熱熔型粘接劑等的 涂布圖案不同之外,與上述第2實施方式同樣地構成。即,在第3實施方式中,在外層包覆 體10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上接合有液體不透過性的背面片材3,在背面片材3的肌膚接觸面 一側上依次接合有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和吸收性主體5。背面片材3具有與吸收性主 體5大致相同尺寸的縱長矩形形狀,并使其長度方向與尿布長度方向一致地配置在與吸收 性主體5相同的位置(外層包覆體1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上。上述背面片材3按照包覆上述吸收性主體5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整個區(qū)域的方 式接合固定在上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此外,這里所說的“整個區(qū)域”是包括“大致整個區(qū)域”的概念。具體地說,如果吸 收性主體5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中寬度方向上90%以上、且長度方向上90%以上的區(qū)域被 背面片材3包覆,則吸收性主體5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整個區(qū)域”被包覆。另外,當背 面片材3的寬度和/或長度大于吸收性主體5的寬度和/或長度時,背面片材3的寬度優(yōu) 選為吸收性主體5的寬度的110%以下,同樣,背面片材3的長度優(yōu)選為吸收性主體5的長 度的110%以上。另外,當吸收性芯4被透水性的包覆片材包覆而構成時,吸收性主體5的寬度和長 度分別指包括包覆片材在內的整個吸收性主體5的寬度和長度。外層包覆體10和背面片材3的外層包覆體接合固定部13配置在比防漏翻邊形成 用片材60和吸收性主體5的主體接合固定部67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背面片材3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接合固定通過寬度大于外層包覆體接合 固定部13在寬度方向上的寬度的背面片材接合部14來進行。如此接合的話,則防漏翻邊 6的液體不透過性(防漏性)提高。另外,可以設置比吸收性主體5更寬的背面片材3,此 時,還可以設置比吸收性主體5更寬的背面片材接合部14。此外,在第3實施方式中,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正面片材2包覆吸收性芯4的肌 膚接觸面4a側的整個區(qū)域、吸收性芯4的寬度方向兩側邊部4b的整個區(qū)域和吸收性芯4 的非肌膚接觸面4c側的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并在正面片材2的兩側端部21、21上接合固 定于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上。第3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側面吸收體42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被液體透過性的正 面片材2包覆,因此可以從側面吸收體42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吸收液體,防漏性能特別優(yōu) 異。另外,由于背面片材3鄰接于外層包覆體10進行配置,因此當在背面片材3上實施各種圖案或制造者的商標等印刷圖案時,還具有從印刷圖案外部看時的可視性高的優(yōu)點。圖19、圖20和圖21(a) 圖21(c)是不同形態(tài)的吸收性芯的俯視圖。在圖19所示的吸收性芯4中,側面吸收體42不與中央吸收體41連續(xù)設置,斷開 部43的長度方向兩端部是開放的。除此之外,與第2實施方式的吸收性芯4同樣地構成。在圖20所示的吸收性芯4中,側面吸收體42在中央吸收體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 處連接,在長度方向另一端部處不是連續(xù)設置,斷開部43的長度方向另一端部是開放的。 除此之外,與第2實施方式的吸收性芯4同樣地構成。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構成還可以采用圖19所示的吸收性芯4或圖 20所示的吸收性芯4作為吸收性芯。在圖21(a) 圖21(c)所示的吸收性芯4中,其中央吸收體41僅由下部吸收體 412 ( —體地設置有一對側面吸收體42的中央吸收體)形成。除此之外,與第2實施方式的 吸收性芯4同樣地構成。圖22是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圖5對應圖,圖23為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 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圖5對應圖。第4實施方式除了使用圖21 (a) 圖21(c)所示的吸收 性芯4之外,與上述第2實施方式同樣地構成。第5實施方式除了使用圖21 (a) 圖21(c) 所示的吸收性芯4之外,與上述第3實施方式同樣地構成。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第2 第5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并不 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1中,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9配置在吸收性 芯4的整個長度方向上,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和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62 配置在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整個長度方向上,但這些彈性部件9、61和62在能夠獲得 所需效果的范圍內,并非必須形成在吸收性芯4或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的整個長度方向 上。另外,上述彈性部件9、61和62的根數(shù)可以是1根或2根以上。在第2實施方式中,中央吸收體41由作為分別獨立的部件的上部吸收體411和下 部吸收體412形成,上部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可以分開,但本發(fā)明的中央吸收體還 可以是上部吸收體和下部吸收體形成為一體(不能分開)。此時,中央吸收體的形狀優(yōu)選為 在不使上部吸收體411和下部吸收體412變形的情況下如上重疊而成的形狀,另外,中央吸 收體的各部分的大小優(yōu)選如上述說明的那樣。此外,中央吸收體的單位面積質量優(yōu)選為上 述的上部吸收體411的單位面積質量與下部吸收體412的單位面積質量的總和。另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吸收性芯4按照中央吸收體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F位 于腹側部A的方式配置,但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與其相反,按照中央吸收體的長度方向另一 端部R位于腹側部的方式配置。此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9配置在吸收性芯4的整 個兩側部上,但該彈性部件9的配置位置只要是在吸收性芯4的兩側能夠使側面吸收體42 豎起的位置,則沒有特別限定,該彈性部件9例如可以配置在吸收性芯4和位于其肌膚接觸 面一側的正面片材2之間、或者配置在包覆整個吸收性芯4的上述包覆片材(未圖示)的 內部等。但是,從在襠部C使吸收體主體5的兩側部52、52朝著穿戴者的肌膚明顯豎起的 觀點出發(fā),上述彈性部件9優(yōu)選配置在吸收性芯4的兩側邊部或其附近。另外,第2實施方式的尿布為內褲型的一次性尿布,但本發(fā)明的一次性尿布還可以是設有尿布固定用的緊固帶的所謂展開型一次性尿布。在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和第2發(fā)明中,可以適當組合兩發(fā)明的構成。即,在第1發(fā)明 中可以采用第2發(fā)明的上述各實施方式的構成,相反,在第2發(fā)明中可以采用第1發(fā)明的上 述各實施方式的構成。下面舉出具體例子,在吸收性主體5的兩側形成有防漏翻邊6,防漏翻邊6具有接 合在吸收性主體5上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和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 60的自由端附近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61,穿戴尿布時,接觸于穿戴者的從髂骨嵴 至髂前上棘的部位的區(qū)域91的穿戴壓高于腰開口部7的穿戴壓,在這樣的第1發(fā)明中,可 以采用在吸收性主體5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具有至少形成腿開口部8的外層包覆體10,在 外層包覆體10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依次接合有液體不透過性的背面片材3、防漏翻邊形成用 片材60和吸收性主體5的縱截面形狀(未圖示)。在具有這種縱截面形狀的形態(tài)中,可以采用背面片材3和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 通過寬度大于外層包覆體10和背面片材3的接合固定部13的寬度方向上的寬度的背面片 材接合部14接合而成的縱截面形狀,或者可以采用外層包覆體10和背面片材3的接合固 定部13配置在比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60和吸收性主體5的接合固定部67更靠寬度方向 外側的位置上的縱截面形狀(均未圖示)。第1發(fā)明中的這種縱截面形狀的實施方式是例如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采用第2 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或第5實施方式的縱截面形狀而得到的。本發(fā)明的第1發(fā)明的一次性尿布在尿布的穿戴中難以發(fā)生由于穿戴者的動作等 所引起的尿布錯位下掉。另外,難以發(fā)生由于尿液等的吸收所導致的尿布的襠部下垂、肥 大。因此,可以良好地保持穿戴狀態(tài)的尿布的外觀,襠部不會過度的鼓起,因此也不會妨礙 穿戴者的動作。另外,可以防止配置于尿布的彈性部件過度地束緊穿戴者的身體,穿戴感變 得良好。而且,由于抑制了尿布的錯位下掉,因此可以抑制穿戴中發(fā)生尿液或糞便的泄漏。本發(fā)明的第2發(fā)明的一次性尿布,特別是由于在設置于兩側部的防漏翻邊上,不 同于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而另外具有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因此穿戴狀態(tài)下 襠部不會肥大、尿布的外觀整潔。因而,襠部的吻合性和防漏性能優(yōu)異,并且防漏翻邊難以 從腿開口部中露出。
權利要求
一種一次性尿布,其具備具有正面片材和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體,其中,所述吸收性芯具有中央吸收體和設置在所述中央吸收體的兩側的一對側面吸收體,所述中央吸收體和所述一對側面吸收體分別至少在襠部分開;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兩側上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有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所述吸收性主體的襠部的兩側部豎起;在所述吸收性主體的兩側上形成有防漏翻邊,所述防漏翻邊具有接合在所述吸收性主體上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的自由端附近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在一次性尿布的展開狀態(tài)下,在所述防漏翻邊的比所述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設置有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體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 具有至少形成腿開口部的外層包覆體,在所述外層包覆體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依次接合有所 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所述吸收性主體;所述外層包覆體和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的 接合固定部配置在比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所述吸收性主體的接合固定部更靠尿布 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正面片材包覆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膚 接觸面一側的整個區(qū)域、所述吸收性芯的寬度方向兩側邊部的整個區(qū)域和所述吸收性芯的 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并且所述正面片材的兩側端部接合固定于所述 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性主體具有包覆所述吸收性芯 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整個區(qū)域的液體不透過性背面片材,所述背面片材被挾持固定在所 述吸收性芯和包覆所述吸收性芯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的所述正面 片材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體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 具有至少形成腿開口部的外層包覆體,在所述外層包覆體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依次接合有液 體不透過性的背面片材、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所述吸收性主體;所述背面片材和所 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通過背面片材接合部接合在一起,所述背面片材接合部的寬度大于 所述外層包覆體和所述背面片材的接合固定部在寬度方向上的寬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體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 具有至少形成腿開口部的外層包覆體,在所述外層包覆體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依次接合有液 體不透過性的背面片材、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所述吸收性主體;所述外層包覆體和 所述背面片材的接合固定部配置在比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所述吸收體主體的接合 固定部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體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 具有至少形成腿開口部的外層包覆體,在所述外層包覆體的肌膚接觸面一側依次接合有液 體不透過性的背面片材、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所述吸收性主體;所述正面片材包覆 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膚接觸面一側的整個區(qū)域、所述吸收性芯的寬度方向兩側邊部的整個區(qū) 域和所述吸收性芯的非肌膚接觸面一側的寬度方向兩側部附近,并且所述正面片材的兩側 端部接合固定于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上。
全文摘要
一次性尿布,其具備具有正面片材和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體,其中,所述吸收性芯具有中央吸收體和設置在所述中央吸收體的兩側的一對側面吸收體,所述中央吸收體和所述一對側面吸收體分別至少在襠部分開;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兩側上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有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所述吸收性主體的襠部的兩側部豎起;在所述吸收性主體的兩側上形成有防漏翻邊,所述防漏翻邊具有接合在所述吸收性主體上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和以伸長狀態(tài)固定在所述防漏翻邊形成用片材的自由端附近的防漏翻邊形成用的彈性部件;在一次性尿布的展開狀態(tài)下,在所述防漏翻邊的比所述側面吸收體豎起用的彈性部件更靠尿布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上設置有防漏翻邊拉攏用的彈性部件。
文檔編號A61F13/494GK101947164SQ20101050265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5月9日
發(fā)明者豐島晴子, 佐佐木純, 大塚美智子, 富田美奈 申請人:花王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