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水田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田耙。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水田耙通過動力機械拖動作業(yè),耙筒有農田中滾動,從而達到破碎土壤的目的。但是,由于大部分的農田不是平整的,每塊農田高低相差都是很大的,這樣對作物的生長十分不利。尤其是對水稻造成了有的地方無水,有的地方已經淹過了頂。傳統(tǒng)的解決方式是靠人工整平。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水田耙不能使農田高低平整一致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調節(jié)耙具吃土深淺的新型水田耙。
具體的結構改進方案如下新型水田耙,包括耙體和耙架,耙體包括圓柱狀耙筒和片狀耙齒,圓柱狀耙筒表面均布著片狀耙齒,耙架中部通過叉狀連桿活動連接著連接框,其特征在于該耙具只有一個圓柱狀耙筒,其長度為1100-1200毫米,直徑為130毫米;耙架為門形框架,頂部為矩形水平狀框架,其兩側為向下延伸的V形支桿,V形支桿的下部活動連接著耙筒軸;調節(jié)板一端連接著連接框,另一端為扇面狀,扇面頂部均布著銷槽,且調節(jié)板位于叉狀連桿中部,與調節(jié)板銷槽對應的耙架上通過兩個銷座設有銷桿,銷桿一端與調節(jié)板的銷槽配合,另一端設有手柄,兩個銷座之間的銷桿上套設有彈簧。
本實用新型在耙具上增設調節(jié)機構,由操作手根據(jù)行程中田塊的不同高度,調節(jié)耙具適當?shù)纳顪\擋位,使水田耙可將泥土帶到低洼處,達到通過耙地實現(xiàn)將田塊高低整平一致的目的。當操作位于地塊高處時,通過擋位調節(jié)使耙具吃土加深;當操作位于地塊低洼處時,通過擋位調節(jié)將耙具吃土調淺,使得田塊土層的高低一致。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水田耙包括耙體和耙架1,耙體包括一個圓柱狀耙筒2和片狀耙齒3,圓柱狀耙筒2表面均布著片狀耙齒3,耙架1中部通過叉狀連桿4活動連接著連接框5,見圖1。
圓柱狀耙筒2的長度為1100-1200毫米,直徑為130毫米;耙架1為門形框架,頂部為矩形水平狀框架,其兩側為向下延伸的V形支桿,V形支桿的下部活動連接著耙筒軸;調節(jié)板6一端連接著連接框5,另一端為扇面狀,扇面頂部均布著六個銷槽7,且調節(jié)板6位于叉狀連桿4中部,與調節(jié)板銷槽7對應的耙架1上通過兩個銷座8安裝有銷桿9,銷桿9一端與調節(jié)板的銷槽7配合,另一端為手柄,兩個銷座8之間的銷桿9上套裝有彈簧10。
當銷桿9對應位于調節(jié)板6最上部的銷槽7內時,耙具吃土最淺;當銷桿9對應位于調節(jié)板6最下部的銷槽7內時,耙具吃土最深;可根據(jù)田塊的高低平整程度,調節(jié)耙具吃土深度。
權利要求1.新型水田耙,包括耙體和耙架,耙體包括圓柱狀耙筒和片狀耙齒,圓柱狀耙筒表面均布著片狀耙齒,耙架中部通過叉狀連桿活動連接著連接框,其特征在于該耙具只有一個圓柱狀耙筒,其長度為1100-1200毫米,直徑為130毫米;耙架為門形框架,頂部為矩形水平狀框架,其兩側為向下延伸的V形支桿,V形支桿的下部活動連接著耙筒軸;調節(jié)板一端連接著連接框,另一端為扇面狀,扇面頂部均布著銷槽,且調節(jié)板位于叉狀連桿中部,與調節(jié)板銷槽對應的耙架上通過兩個銷座設有銷桿,銷桿一端與調節(jié)板的銷槽配合,另一端設有手柄,兩個銷座之間的銷桿上套設有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水田耙。為了解決現(xiàn)有水田耙不能使農田高低平整一致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調節(jié)耙具吃土深淺的新型水田耙。特點是只有一個耙筒,圓柱狀耙筒的長度為1100-1200毫米,直徑為130毫米;耙架上設有包括調節(jié)板、銷桿的耙具吃土深度調節(jié)機構。本實用新型可在耙齒破碎土壤的同時,由調節(jié)機構調節(jié)耙具吃土深度,達到拉高填低的作用。
文檔編號A01B21/00GK2917211SQ20062007408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20日
發(fā)明者方仲青 申請人:方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