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八角專用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林業(yè)生產中復混肥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八角專用肥。
背景技術:
八角,拉丁文名為Illicium verum,是我國特有的天然香料,也是廣西最具地方特色和優(yōu)勢的經濟林樹種,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85%以上。八角干果具有一種特殊的芳香氣味,是日常生活中的天然香料,有“味王”之美譽,在烹調、腌菜、五香炒貨上應用廣泛;八角也可直接入藥,有開胃、下氣、補熱、驅蟲、促乳、止咳、興奮神經等功效。八角在食品、飼料、醫(yī)藥、煙草、化妝品等方面廣泛應用,從八角果實和枝葉中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抗禽流感藥物“達菲”(Tamiflu)的主要原料。
八角的生長發(fā)育需要比較全面的營養(yǎng)成分,除需要大量的氮、磷、鉀元素外,微量元素銅、鋅、硼等也是不能缺少的。廣西區(qū)內的紅壤、磚紅壤等氮、磷、鉀養(yǎng)分比較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銅、鋅、硼含量處于較低水平,加上種植管理比較粗放,八角大多處于野生或半野生狀態(tài),產量低、質量不高,隨著生產管理意識的逐漸增強,林農加大了對八角施肥的投入,但由于對八角的生長發(fā)育及其需肥特性了解不夠,偏施氮肥,輕施磷鉀肥,且對肥料品種選擇、施用量、施肥時間、施用方法掌握不好,施肥缺乏科學性,效果不夠明顯。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全面滿足八角生長和生殖所需的養(yǎng)分,協(xié)調八角樹體生長和開花結實的八角專用肥。
本發(fā)明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八角專用肥中含有如下比例的有效成分(質量百分比,以下同)N10%~18%、P2O56%~9%、K2O8%~13%、Cu0.15%~0.5%、Zn0.1%~0.4%、B0.1%~0.2%。
該專用肥中還可含有機質10%~20%。
經多年的科研和實踐表明,使用本發(fā)明的八角專用肥能全面地滿足八角各生長發(fā)育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八角產量和質量,增產幅度可達30%以上;同時增加八角抗逆性,有效地控制八角病蟲害,尤其是炭疽病嚴重的八角產區(qū),施用本發(fā)明八角專用肥后,受害情況得到較快好轉;還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能全面提高土壤養(yǎng)分,保護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對林區(qū)內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污染;使用本發(fā)明的八角專用肥還能促進八角合理抽梢、開花,提高?;ū9剩瑴p少大小年現象,實現八角的連年豐產穩(wěn)產。
實踐證明,申請人多年來在八角產地試驗及推廣本發(fā)明的八角專用肥,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都十分顯著,深受八角產地群眾的好評。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八角專用肥主要由尿素、鈣鎂磷肥、磷酸一銨、氯化鉀、微量元素肥等原料混合造粒而成,所獲得的混合物中含有如下比例的有效成分N10%~18%、P2O56%~9%、K2O8%~13%、Cu0.15%~0.5%、Zn0.1%~0.4%、B0.1%~0.2%。
本發(fā)明的八角專用肥中還可含有機質10%~20%。
本發(fā)明八角專用肥所含的各元素中N元素可由尿素(含N46.0%以上)提供,P2O5可由鈣鎂磷肥(含P2O518%以上)提供,N、P2O5也可由磷酸一銨(含N 10%~12%,含P2O542%~44%)提供,K2O可由氯化鉀(含K2O60%以上)提供,有機質可由桐麩(含有機質50%~60%)提供,微量元素Cu、Zn、B可分別由五水合硫酸銅、七水合硫酸鋅、硼砂提供。
本發(fā)明八角專用肥可采用傳統(tǒng)的混合造粒法制得。其制備工藝是1、原料選擇;2、確定各元素的配制比例;3、按原料的含量計算各原料的重量;4、將原料進行粉碎,其粒度小于60目;5、將粉碎后的原料混合、攪拌均勻;6、按常規(guī)的酸漿法或烘干法造粒裝袋,即得本發(fā)明產品。
本發(fā)明八角專用肥的施用方法根據八角生長發(fā)育的需肥特性,每年應施肥2次。第一次在1~3月進行,這段時間氣溫逐漸回升,新根和春梢即將萌發(fā),及時施肥可促春梢生長及幼果發(fā)育,減少生理落果。第二次在5~7月進行,這段時間正是果實迅速長大及花芽分化萌動期,施肥可加速果實長大,促進花芽形成。8年樹齡以上的結果樹,每次每株施1~3kg八角專用肥,小樹適當減少??傮w原則是樹大、花多、果多多施,樹小、開花結果少則少施。
施肥時,先將樹盤周圍的雜草鏟除。肥料采用開溝施用,在樹冠投影線的上坡開一條深20cm、長1m左右(視樹冠大小而定)的弧形溝,撿凈草根后,將肥料均勻地施放在溝內,蓋土壓實。平緩地可在樹盤四周開放射溝施,坡度過大的地方,則在樹冠投影的上坡開穴施放。
經廣西寧明縣國有派陽山林場、藤縣、蒼梧、防城、那坡、鳳山等地試用本發(fā)明的八角專用肥后,增產效果非常顯著。如國有派陽山林場的4880畝八角成林,2001年產鮮果300萬公斤,是未使用本發(fā)明前歷史最高產量135萬公斤的2.2倍,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實施例1配制總養(yǎng)分24(10-6-8)的八角專用肥1噸(10-6-8分別指N、P2O5、K2O的養(yǎng)分含量,以下同)。
原料配方含N46.5%的尿素215kg,含P2O520.0%的鈣鎂磷肥300kg,含K2O62.0%的氯化鉀130kg,含B11%的硼砂10kg,含Zn24%的七水合硫酸鋅5kg,含Cu25%的五水合硫酸銅6kg;含有機質60%的桐麩300kg,其余為粘結劑(主要為硫酸、尿素、水的混合液,它們的質量比為1∶1∶2)。
制備方法將上述原料經粉碎過60目篩后,混合、攪拌均勻,再按酸漿法造粒,顆粒分篩,計量包裝,并經分析測定確保質量后即得本發(fā)明成品。
實施例2配制總養(yǎng)分26(12-6-8)的八角專用肥的原料配比(按生產1噸專用肥計)含N46.0%的尿素260kg,含P2O520.0%的鈣鎂磷肥300kg,含K2O62.0%的氯化鉀130kg,含B11%的硼砂15kg,含Zn24%的七水合硫酸鋅10kg,含Cu25%的五水合硫酸銅6kg,含有機質60%的桐麩240kg,其余為粘結劑(主要為硫酸、尿素、水的混合液,它們的質量比為1∶1∶2)。
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配制總養(yǎng)分27(12-7-8)的八角專用肥的原料配比(按生產1噸專用肥計)含N46.0%的尿素260kg,含P2O520.0%的鈣鎂磷肥350kg,含K2O63.0%的氯化鉀130kg,含B11%的硼砂15kg,含Zn24%的七水合硫酸鋅13kg,含Cu25%的五水合硫酸銅10kg,含有機質56%的桐麩180kg,其余為粘結劑(主要為硫酸、尿素、水的混合液,它們的質量比為1∶1∶2)。
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4配制總養(yǎng)分28(12-6-10)的八角專用肥的原料配比(按生產1噸專用肥計)含N46.0%的尿素260kg,含P2O518.0%的鈣鎂磷肥340kg,含K2O62.0%的氯化鉀160kg,含B11%的硼砂18kg,含Zn24%的七水合硫酸鋅10kg,含Cu25%的五水合硫酸銅10kg,泥炭填充料150kg,其余為粘結劑(主要為硫酸、尿素、水的混合液,它們的質量比為1∶1∶2)。
制備方法將上述原料經粉碎過60目篩后,混合,攪拌均勻,再采用圓盤造粒法進行造粒,分篩,包裝檢驗合格即得本產品。
實施例5配制總養(yǎng)分33(18-7-8)的八角專用肥的原料配比(按生產1噸專用肥計)含N46.5%的尿素385kg,含P2O518.0%的鈣鎂磷肥390kg,含K2O60.0%的氯化鉀135kg,含B11%的硼砂10kg,含Zn24%的七水合硫酸鋅10kg,含Cu25%的五水合硫酸銅20kg,高嶺土填充料20kg,其余為高溫的水蒸汽。
制備方法將上述原料經粉碎過60目篩后,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利用高溫的水蒸汽按轉鼓造粒法造粒,烘干,分篩,包裝檢驗合格即得本產品。
實施例6配制總養(yǎng)分35(15-8-12)的八角專用肥的原料配比(按生產1噸專用肥計)含N46.3%的尿素300kg,含P2O520.0%的鈣鎂磷肥180kg,含N12.0%、P2O544.0%的磷酸一銨100kg,含K2O60.0%的氯化鉀200kg,含B11%的硼砂15kg,含Zn24%的七水合硫酸鋅16kg,含Cu25%的五水合硫酸銅10kg,泥炭填充料100kg,其余為粘結劑(主要為硫酸、尿素、水的混合液,它們的質量比為1∶1∶2)。
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4。
實施例7配制總養(yǎng)分38(18-7-13)的八角專用肥的原料配比(按生產1噸專用肥計)含N46.5%的尿素360kg,含P2O520.0%的鈣鎂磷肥120kg,含N10.0%、P2O542.0%的磷酸一銨110kg,含K2O63.0%的氯化鉀205kg,含B11%的硼砂18kg,含Zn24%的七水合硫酸鋅10kg,含Cu25%的五水合硫酸銅15kg,高嶺土填充料100kg,其余為高溫的水蒸汽。
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5。
權利要求
1.一種八角專用肥,其特征在于該專用肥中含有以下質量百分比的有效成分N 10%~18%、P2O56%~9%、K2O 8%~13%、Cu 0.15%~0.5%、Zn 0.1%~0.4%、B 0.1%~0.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八角專用肥,其特征在于該專用肥中還含有機質10%~20%。
全文摘要
一種八角專用肥,其特征在于該專用肥中含有以下質量百分比的有效成分N 10%~18%、P
文檔編號C05G1/00GK1974495SQ20061012535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1日
發(fā)明者陳國臣, 馬錦林, 李開祥, 曹繼釗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