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播種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裝置,特別是適合播種大豆的播種裝置。
目前使用的播種機是把買來的或自留的種子直接播種到地里,不能進一步篩選。這些種子有的事先雖經(jīng)過篩選,仍混有部分不夠飽滿或脫粒時打破的種子。而事先進行清選也是一件麻煩事。這樣,只有經(jīng)過簡單清選甚至沒有經(jīng)過清選的種子被播種,必然影響播種的質(zhì)量,一定程度上影響產(chǎn)量。而目前播種機上使用的播種裝置大都固定的安裝在容器下方,靈活性受限。同時,多是為在拖拉機配合下使用的播種設備設計制造的,而這些設備的使用費用和造價比較高,受地形影響比較大,不利于更廣地普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易于裝卸組合的播種裝置,它能篩選出秕小或破碎的種子,并將飽滿的種子均勻地播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在一個周邊均勻地安裝著槳葉的圓形板外,罩一個裝有不同開口和檔板的外殼,一根開有鍵槽的軸從它們中心穿過,圓形板通過和鍵槽的作用與軸同步轉動,鍵槽很長,圓形板在軸上的位置可以改變。沿槳葉靠近中心的邊圍成的圓,平行于圓形板安裝鋼絲圈,鋼絲圈和圓形板把外殼兩則壁間的距離分隔小了,使秕小或破碎的種子能通過,而飽滿的種子被擋住,工作時,種子從上方開口進入,不夠飽滿的種子從圓形板和側壁之間的空隙漏下去,在裝在外殼側壁上的檔板的作用下,從側壁上的開口滑出,被直接丟掉或回收,飽滿的種子則被擋在槳葉間的空間里,轉到下方的開口時被播種。這樣,只有飽滿的種子才能不斷地填在每兩片槳之間的位置上,又不斷得被播種下去。該裝置可作不同的安裝組合和調(diào)節(jié),只要配置相應長短的軸。
本實用新型在播種的同時,能對種子進一步篩選,提高了種子質(zhì)量,且種子經(jīng)過槳葉定位后再播種,保證播的均勻,因此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結構獨立緊湊,體積小,方便裝卸組合。因此,既適合在大型機播設備上應用,更顧及了小型化發(fā)展的需要,使地形對機播的影響大大減小。元件簡單,造價低,利于生產(chǎn)推廣。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只有部分剖面的傾斜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只有部分剖面的傾斜視圖。
附圖中,部分在實際中從外面看不到的元件,為表達清楚,也以虛線畫出。
圖1描述的實施例,包括周邊均勻地安裝著槳葉(9)的圓形板(8),由留著開口(2)與開口(3)的帶形壁(1)和留有開口(6)的側壁(4)圍成的殼,從它們中心穿過的開有鍵槽(11)的軸(10)。側壁(4)的內(nèi)側裝有擋板(5)(圖中以虛線畫出),在開口(6)下方的邊上,向上向內(nèi)傾斜著安裝檔板(7)。鍵槽(11)和軸(10)長度相等,鍵槽(11)的兩端開放。圓形板(8)和外殼的位置在軸(10)上能夠調(diào)節(jié),但只有圓形板(8)和鍵槽(11)作用與軸(10)同步轉動。每相鄰兩片槳葉(9)間的距離和圓形板(8)的邊到帶形壁(11)的距離為7至11毫米。帶形壁寬8至11毫米。圓形板(8)到兩側壁(4)的距離(可以不相等)為3.5到6毫米。軸承(12)是為了保證軸(10),圓形板(8)和外殼三者之間的相對穩(wěn)定。
工作時,種子從開口(2)進入,秕小或破碎的種子從圓形板(8)一側壁(4)間的空隙漏下去,在檔板(5)和檔板(7)的作用下,從開口(6)滑出去,被回收或直接扔掉。而飽滿的種子被檔在槳葉(9)之間的位置上隨軸(10)轉動,到開口(3)時,播下去,完成播種。隨著工作的進行,只有飽滿的種子不停地填到兩槳葉(9)之間的位置上,又不停地被播種下去,不夠飽滿的種子卻被排除在外。
圖2描述的是第二實施例的情況(因為與第一實施例大同小異,簡明啟見,只著重對其不同點進行說明),它包括第一實施例中的所有元件,只是帶型壁(1)、槳葉(9)、開口(2)和開口(3)都是原來的兩倍寬,圓形板(8)擴大到不至于使它的邊磨到帶形壁(1),檔板(5)和檔板(7)加寬到不至于使它們的邊磨到圓形板(8)。另外,槳葉(9)靠近中心的邊圍成的圓,平行于圓形板(8)安裝鋼絲圈(13),鋼絲圈(13)到外殼側壁(4)和到圓形板(8)的距離為4至6毫米,到帶形壁(1)的距離為8至11毫米。工作時,其效果相當于將
圖1所描述的裝置緊緊地組裝在一起。
其實,無論
圖1所描述的裝置,還是圖2所描述的裝置,都可以按對播種行數(shù)和播種行距的實施播種要求,作出相應的組合。
權利要求1.一種播種裝置,它包括外殼、軸(10)和裝有槳葉(9)的圓形板(8),其特征是由留有開口(2)和開口(3)的帶形壁(1)及留有開口(6)且向內(nèi)安裝著檔板(5)和檔板(7)的側壁(4)圍成的外殼,罩在殼內(nèi)的周邊裝有槳葉(9)的圓形板(8)外,開有鍵槽(11)的軸(10)垂直于圓形板(8)和外殼側壁(4)且從它們中心穿過;帶形壁(1)寬8至22毫米,相鄰兩片槳葉(9)之間的距離為8至11毫米;平行于圓形板(8)安裝在槳葉(9)靠近中心的邊上的鋼絲圈(13)至側壁(4)的距離和它到圓形板(8)的距離為4至6毫米,或者圓形板(8)到側壁(4)的距離為3.5至6毫米,外殼和圓形板(8)可以在軸(10)上調(diào)節(jié)位置,但只有圓形板(8)和鍵槽(11)作用和軸(10)同步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裝置,其特征是鍵槽(11)的長度與軸(10)的長度相等,或者略短,且鍵槽(11)至少有一端是開通了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播種裝置,其特征是裝有槳葉(9)的圓形板(8)和外殼可以在軸(10)上調(diào)節(jié)位置,且可以根據(jù)對播種行數(shù)和播種行距的實際需要組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播種裝置,包括:留有不同開口的殼,罩在殼內(nèi)的周邊裝有槳葉(9)的圓形板(8),殼壁內(nèi)側裝有檔板,垂直穿過圓形板(8)和外殼中心的軸(10),軸(10)上開的長鍵槽(11)只與圓形板(8)作用。秕種及小直徑雜質(zhì)能從圓形板(8)和殼側壁(4)間漏下,順檔板(5)和檔板(7)由開口(6)排出,飽滿的種子則被擋在槳葉(9)間的位置上轉動,到開口(3)被播種。圓形板(8)和殼可以在軸(10)上調(diào)節(jié)位置,也能按對行數(shù)和行距的要求組合。該裝置適用于裝配各種大豆播種設備。
文檔編號A01C7/20GK2512212SQ01230458
公開日2002年9月25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7月7日
發(fā)明者范繼強 申請人:范繼強